Exxon mobil men speaking CHARLY TRIBALLEAU/AFP/Getty Images

全球变暖的书面记录

斯坦福——1961年的一天,一位名叫丹尼尔·埃尔斯伯格的美国经济学家偶然发现了一篇与世界末日有关的论文。埃尔斯伯格当时正就秘密核计划向美国政府提供咨询,他所发现的这份文件包含对中国和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首次打击”将会造成死亡人数的官方预估:仅上述两国的死亡人数就将达到3亿,而全球范围内的死亡人数还要翻番。

上述计划的存在令埃尔斯伯格倍感不安;几年后,他试图将核毁灭的详细情况泄露给公众。尽管这一企图最终失败,但埃尔斯伯格后来还是因为泄露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也就是美国政府军事干预越南的秘密记录而闻名。

美国在冷战期间不道德的军事计划与另一群人以人类命运为赌注的行为相呼应。最近,刚刚传出的秘密文件显示能源业对其产品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但与政府核计划不同的是,能源行业报告的具体内容已经付诸实施了。

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和壳牌等石油公司对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了内部评估,并预测了上述排放对地球所产生的后果。例如在1982年,埃克森公司预测到2090年左右,二氧化碳水平相对于19世纪将实现翻番,而当时的科技水平显示,这将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约三摄氏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1988年,壳牌的一份内部报告预测了类似的后果,该报告还发现二氧化碳可能到2030年就实现翻番,这大大早于埃克森公司的预测。私底下,这些公司并没有质疑其产品与全球变暖和生态灾难之间的联系。恰恰相反,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上述联系是切实存在的。

壳牌的评估预测海平面会上升60到70厘米,并指出全球变暖可能加剧西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出现“5到6米”的上升。这足以淹没所有低洼国家。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壳牌的分析师还警告“特定生态系统的消失或栖息地的毁灭”,预测“地表径流、破坏性洪水和低洼农田的淹没”将增加。壳牌分析师还指出“需要新的淡水资源”来弥补降水量的变化。全球气温变化还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总而言之,壳牌的结论是,“这些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显著的变化”。

埃克森公司也警告“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是必须要考虑的”。像壳牌的专家一样,埃克森公司的科学家预测海平面将破坏性上升,并警告美国中西部和世界其他地区可能会变为沙漠。乐观的看,该公司表示相信“这个问题对人类来讲还不像核浩劫和全球饥荒那样重大”。

这些文件令人毛骨悚然。鉴于石油巨头拒绝就其自身研究人员所预测的损害向公众作出警示,就更能造成令人不寒而栗的后果。壳牌的报告标有“机密”字样,是今年早些时候由一家荷兰新闻机构首次披露的。埃克森的研究也不允许在公司以外传播;该研究成果是2015年遭到泄露的

这些企业也从不对自身产品负责。在壳牌的研究中,该公司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不在于能源行业,而在于政府和消费者。如果包括埃克森和壳牌在内的石油公司高管后来没有对气候变化撒谎并积极阻止政府制定清洁能源政策,那么这一说法可能是有道理的。

尽管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暖的详细情况对多数人而言都还很陌生,但那些要为全球变暖承担大部分责任的企业却比绝大多数人都更了解后果。尽管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但至少这些是确定的:石油企业承认他们的产品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知道这可能导致变暖并计算了可能造成的后果。而后他们选择代表我们接受这一切风险,损害我们的利益,而这一切都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

埃尔斯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所看到的灾难性核战计划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幸运的是,这把剑从未落下。但石油业气候变化的秘密预测正在成为现实,而且还绝不是偶然的。化石燃料生产企业故意驱使我们走向他们所惧怕的黑暗未来,宣传他们的产品、谎报其所造成的影响并积极捍卫他们在能源市场上的份额。

随着全球变暖,冰盖、森林、气流和洋流等我们这个星球的组成部分正在发生无可逆转的变化。谁有权预见这种损失,然后选择实现这些预言呢?虽然战争策划者和化石燃料企业傲慢到决定人类可以接受什么样破坏的程度,但只有大型石油企业才有付诸实施的胆量。这当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https://prosyn.org/gSwjK8I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