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经济理论?

纽约—上个月,美国政府因为两党在国会预算谈判中陷入僵局而关门,这堪称是现代经济政策争论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的缩影。

一方面,凯恩斯阵营认为政府干预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并反过来提高就业率从而有助于一切经济体走出危机。凯恩斯主义者主张,一国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解决许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特别是哈耶克的思想)的追随者认为有限政府和自由企业构成了唯一可行的自由和繁荣之路。市场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最佳裁判,因此应该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近几年来,这一长期存在的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僵局造成的代价也越来越高。为了重塑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同时保持发展中世界GDP增长的强劲势头并减少贫困,我们需要兼顾这两派的更加统一的经济政策方针。

针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官方反应凸显出干预主义模式的优点,证明了果断的政府行动能够有助于增强效率、出清失衡的市场,从而保护经济免受投资下降、失业增加所导致的需求短缺的影响。但自由市场也起了关键作用,长期的基于激励的政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进步,从而提振经济体的增长潜力。

在决定如何促进创新又不必牺牲社会保障时,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应该借鉴物理学。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试图将物理学巨擘之间针锋相对的思想统一起来,包括第一位预言中微子(最小微粒)的泡利和解释了时空曲率的爱因斯坦。所谓的“万有理论”将不可感知的微观与不可想象宏观调和起来,提供了对宇宙物理性质的全面理解。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决策者应该致力于将看似分裂的理论统一起来,从而让政策决定与商业周期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协调。这一方针应该寻求保护经济体免受政治驱动的政策变化的破坏性冲击,同时又不妨碍政府纠正危险失衡的能力。官员对于在增长时期减支和退出刺激措施的警惕性至少不能亚于在衰退时期引入这些政策。

这一方针体现了决策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观点,这是件好事:在经济决策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灵活性。但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值得担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基于激励的经济政策时。

许多人指责危机的根源是几十年来自由放任经济决策方针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并正确地赞扬了政府以促进复苏的手段进行的干预。中国等国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功,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几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状态,这更加加强了对国家领导体系的支持。

在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支持国家扮演更重要角色,从而确保迅速老化的人口能够获得承诺的社会福利。事实上,在许多国家,政府的能力已经左支右绌。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指出的,尽管欧洲以占全世界7%的人口生产了25%的财富,但也占据了50%的全球福利支出。若把美国也包括进来,那么全球11.5%的人口拿了88%的世界福利支出。

但让自由市场原则彻底成为历史只能造成新的失衡。决策者不能允许极端主义者继续劫持经济政策争论,而必须致力于弥合针锋相对的四象阵营。惟其如此,才可能出现有利于生产的学说,并且不会因为政府关门而终结。

凯恩斯曾经写道,他同意“几乎所有”哈耶克的思想。哈耶克也认为他和凯恩斯“如此全面”的一致“令人安心”。这就带来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在阻挠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设计——或者说寻找——大一统的经济学理论?

https://prosyn.org/fYxNu3b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