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是福份吗?

文艺复兴时代博学之人的时代早已逝去。没人认为个人完全掌握科技的所有领域是可能的了。流行的软件包含数以百万行的编码。仅仅是一种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机理就占据数以千页的学术刊物的位置。iPod优雅简洁的外观所掩盖的基本技术只有极少一部分使用者可以理解。

但是,尽管我们的知识犹如沧海一粟,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要远远超过实际知道的事情。我们爽快地承认,我们对于直升飞机如何飞翔或者印刷机如何印刷一窍不通,但是对于我们的无知却并不足够谦虚。

表明这一点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让人们对他们的知识的完整性进行总分为七分的评级。对任何问题而言,7代表了如指掌,1表示对具体的机制几乎毫无感觉,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图像。人们高兴地而且是可靠地把数字分配到从复杂的机器到生物系统乃至类似潮汐那样的自然现象的理解上来。然而这些评级通常要比人们的实际知识高得很多。

在人们给出他们的初始评级后,我们只要让他们尽可能详细地告诉我们某些事物的运作方式,然后再根据他们试图作的解释再次评定他们的知识,就可以衡量我们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实际知道的差距了。

同样,我们可以让他们回答关键性的分析性问题(例如,直升飞机如何从盘旋到向前飞行?),或者我们只要告诉他们简明扼要的专家解释。在所有这些情况中,人们有时羞愧地坦白说,他们的理解水平要远远低于他们原先所认为的。

人们经常对他们的无知感到惊讶和沮丧。但是对于估计我们知道多少我们一般并不相差甚远。实际上,我们在我们的解释性理解上特别差劲。我们善于估计我们如何掌握简单的事实(例如各国首都),手续(例如如何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叙述(例如熟知的电影情节)。但是,我们似乎存有一种独特的“解释深度错觉”。这一错觉相信,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深奥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要高于我们的实际理解。对于其他事物的知识,我们可能适当地谦虚,但是对于解释世界运转的能力并非如此。

SPRING SALE: Save 40% on all new Digital or Digital Plus subscriptions
PS_Sales_Spring_1333x1000_V1

SPRING SALE: Save 40% on all new Digital or Digital Plus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now to gain greater access to Project Syndicate – including every commentary and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starting at just $49.99.

Subscribe Now

几个因素造成了这一错觉。当我和Leon Rozenblit发现了这一错觉及其特性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来探究为何解释性理解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感觉。我们所指出的所有因素对于事实、手续以及叙述而言影响力要低。

构成解释深度错觉的一个重要因素产生于大多数复杂系统丰富的等级性质。这意味着可以在几个分析水平进行理解。人们可以从鼠标、硬盘以及显示器的高等级功能上理解电脑如何“工作”,而并不理解移动鼠标时光标移动、储存或者清除信息或者控制屏幕分辨率的机制。这一复杂因果关系系统的等级结构诱使我们感觉具有高水平的理解,而这又使得较低水平的理解被误解为较高水平。

第二个因素是我们从观察到系统的某些部分而得意。你观察到的部分越多,你就认为你越了解这些部分实际是如何运作的。这样,具有容易得到观察部分的物体与更为不可视、无法靠近或者微小部件的物体相比,其错觉就更大。例如,我们可能认为,当我们看到发光的大脑区域的图像时,我们更为理解大脑而超出实际水平。

最后,当事物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常常匆忙理解它们,但是随后又错误地假定我们在头脑中完整地了解它们,而非利用和操纵物体来破解其机制。

对于我们膨胀的理解感觉而言可能存有一丝慰藉。当然,世界过于复杂,任何单个个人无法完全掌握。如果无知的痛苦感觉促使我们不断深入理解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事物,那么,我们就可能窒息于某一领域的细节而完全遗漏其他领域。

解释深度错觉也许会让我们止步于恰当的理解水平,在这一水平上,我们知道如何在确实需要更多信息的时候从其他人那里得到而又并不让大量信息所吞没。如果我们认识到我们自身的解释性能力局限可能更好,但是,那些局限中也包含适应性的价值。

https://prosyn.org/1pYWsSl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