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5590446f86f380e562328_pa3374c.jpg

核能的“文艺复兴”从何而来?

发自苏黎世——这几年来不断有人呼吁要重振民用核能的雄风。但在我看来,这么一场民用核能的“文艺复兴时代”似乎还远未到来。

事实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采用了核能的只有区区30国。截止到2010年7月,全球总共有439座核电站投入运作,净装机容量达373.038吉瓦(GW(e),电力学单位,1吉瓦=10亿瓦)并实现了联网,较2006初又增加了1.2吉瓦。

全球大概有16%的能源需求(发达国家为25%)是由电来提供的。而相比于1998年之间的18%,核能所占的份额在2008年已经下降到了14%。从全球角度上看,核能如今只能算是能源多样性中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其所占的份额也没有上升。

比如说在2009年,核电站提供了2560太瓦时(TWh(e),电力学单位,1太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能,比2008年降低了1.6%,更比2006年的2658太瓦时下降了近4%。从国际能源机构搜集的经合组织国家2010年1~4月核能发电数据来看,各月数据都与去年同期持平或更低。

在未来五年内预计每年会有大概10座新反应堆投入运行,但这要求所有建设都按期完工,而核能行业却经常是不守时的。依照世界核能组织的数据,2007~2009年间本该有17座新反应堆投入运行,谁知最后只有5座得以发电——2007年3座,2009年两座。

此外,还有4座反应堆于2009年退役,日本和德国都有相当数量的反应堆由于各种技术原因而处于闲置状态。在未来10到15年内,至少会有100座旧式或小型反应堆停止运行。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10年间,铀矿的开采只能满足全世界核能发电燃料总需求量的2/3——2010年度需求量约为6.8万当量吨天然铀。而剩下的2万当量吨缺口就由所谓的“二次铀资源”来满足——主要是一些公营机构和政府的库存,再加工的核燃料以及贫化铀储藏。但上述这类物资的储备量将在2013年末下降到约1万吨,因为那时美俄两国之间的“兆吨到兆瓦”项目(回收俄罗斯核弹头的高浓缩铀并将其转化为民用发电的低浓缩铀)就走到尽头了。

照目前的预测,未来铀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现有及新铀矿的按步骤开采。事实上,当前对铀开采量增加的预期都是基于哈萨克斯坦的产能提升。而迄今为止该地的铀矿产量增长都与预期相符,从2005年的4357当量吨到2008年的8521当量吨,再到2009年的1.4万当量吨。

但该国铀矿产量是否能在2010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1.8万和3万当量吨?这还有待观察。按照世界核能组织的最新估算,从2010年7月开始,哈萨克斯坦的铀矿预计开采量将下降到1.5万吨。

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在未来持续走低的观点也在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供应机构(Euratom Supply Agency,负责协调欧盟境内各国核电站的长期铀需求)的2008年报中得到了印证。据该机构估计,欧洲铀资源需求量将从2010年的2.1747万当量吨下降到2018年的1.7378当量吨,最终降低到2024年的约1.6万当量吨。

这些数字显示欧盟——这个目前占全球核能发电量1/3的区域——有在未来十年内减少20%核能发电量的趋势。人们也同样可以预计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也无法加速反应堆的建设和新铀矿的开采。

总而言之,这些令人皱眉的数据都与核能的“文艺复兴”背道而驰。事实上,这些数据意味着在大多数经合组织大国,民用核能都将被逐步淘汰。

而对于(尤其是富裕国家)的能源消费者来说,他们无可避免地要学会将自己对那些全球变暖的遥不可及的后果的忧虑,转化成用电高峰期能源短缺的现实认识。这些短缺要么将可能导致能源的混乱供应以及短缺,要么就是能源配给制度。

在核能复兴无望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将被迫减少自己的直接能源消费。让我们期望自己能适应那种更简单——或许也同样舒适——的生活方式吧。

https://prosyn.org/huLvxSl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