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灯瞎火

圣保罗——作为一种出于好意的作秀,“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难逢对手。327日周六,晚上8:30,超过120个国家的将近10亿群众关灯一小时,以表达为应对全球变暖出一份力的心愿。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显示对这一活动的支持,也熄灭了地标性建筑的照明灯光,从悉尼歌剧院到胡夫金字塔,以及北京的紫禁城、纽约的帝国大厦、伦敦的大本钟、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乃至香港和拉斯维加斯的摩天大厦。

姑且不论其他意义,“地球一小时”肯定是人类能想象出来的最成功的大众行为艺术之一。2007年,它在澳大利亚悉尼搞了第一次,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悉尼分会发起,近年来,它的流行程度和(个人与政府的)公众参与度呈爆炸式增长,以至于其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正如WWF澳大利亚分会CEO格雷格·伯恩(Greg Bourne)所言:“从卡萨布兰卡的大饭店到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的狩猎营地,都有人参与我们的活动。”

可是,“地球一小时”真的能起什么作用,阻止——哪怕减缓全球变暖吗?恐怕不能。

这个活动那么受欢迎,不难理解。看看美国官网今年的宣传语:“当地时间327日晚8:30,只要你随手关灯,就是在帮助这个国家走向更清洁、更安全的未来。”除了那些死硬的全球变暖否定论者而外,谁能抵御这种想法的诱惑呢?

可是,这些宣传口号言过其实了。晚上关灯一小时,你所达到的全部效果,只是让你自己看不见而已。其对环境的影响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老实说,即便全世界所有人都参与这个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只相当于抵消中国在45秒钟里排放的二氧化碳。

而且,上述估计还是建立在及其乐观的假设之上的,就是假设人们在参与活动之后不会增加能源使用量。两位加拿大心理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购买绿色产品后,其做出慷慨行为的几率会立即下降,偷东西的几率反倒会上升。显然,做好事(比如关灯一小时)会让我们下意识觉得自己获得了做点小坏事的权利。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地球一小时”的组织者承认,这个活动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他们说,关灯行为只是“唤起行动”的一个手段。WWF全球总干事詹姆斯·李普(James Leape)解释说,它提供了一个“全球平台,使亿万人可以表达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的担忧之情。”WWF的另一位官员补充说:“这是在向各国政治家表明,他们无权放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这都很好。但是根据安迪·瑞德利(Andy Ridley)的说法,“地球一小时”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具体的目标。几年以前,安迪在悉尼一个小酒馆跟朋友喝酒时想到了“地球一小时”这个点子,此外,他还是“地球一小时全球组织”的执行总干事,所以他的话大概有点权威性吧。上周,他对美联社说:“今年我的仍在追求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全球协定,鼓励所有国家减少碳排放。”

“地球一小时”的致命伤恰恰就在这里。尽管我们不愿承认,可事实是,任何国际协定都无法实现减排。如果那种办法在政治上行得通,好久以前早就应该搞定了,先是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到12年后的京都,再到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可实际上根本搞不定。

说真的,辛辛苦苦谈了将近20年,各国能够达成一致的气候协议,至多不过是不设实际义务、不设量化目标甚至不对任何具体国家提出任何具体要求的协议。这其中肯定有什么教训值得吸取。

可惜,“地球一小时”的组织者选择无视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这个事实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我们当真想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真正有用的行动,而不是在一纸空文上浪费宝贵资源,或者搞一些只是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作秀而已。关灯和承诺减排一样,能让我们得到片刻的道德自慰,但也仅止于此了。

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真正有意义的出路在于大力开展清洁能源的研发,而不是揪住减排的空头承诺不放。只要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也就是全球GDP0.2%,我们就能取得改变全局的技术突破,让绿色能源变得足够便宜,以驱动一个低碳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别再黑暗里瞎撞了,为一个光明的未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

https://prosyn.org/2udFMVl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