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的海岸

帕萨迪纳—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和海啸摧毁了日本的沿海地区。去年,飓风桑迪掀起的滔天巨浪吞噬了美国东海岸的低洼地带,特别是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这些灾难事件凸显全球沿海地区在引发严重风暴潮(增高沿岸海水深度)和巨浪的极端天气事件面前的脆弱性。

飓风桑迪在袭击美国时已退化为热带气旋,但其风圈仍覆盖了方圆1800公里,掀起了极端风暴潮,摧毁了泽西海岸,夷平了居民区,毁掉了当地经济赖以生存的赌场和游步道。在曼哈顿南端的炮台公园,风暴潮高度达到了4.2米,洪水吞噬了家园和企业,令数百万人陷入黑暗。潮水也达到了极端高度,纽约港附近的一个航标测得的极端潮高达到了10米(从波谷到波峰)。

七年前,三级飓风卡特里娜摧毁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风暴潮达到了7—10米,洪水吞噬距离海岸20公里的内陆,墨西哥湾沿岸一片狼藉,至今仍未彻底复原。1989年,飓风雨果在南加州查尔斯顿(Charleston)附近登陆,掀起了近4米高的风暴潮。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在沿岸地区人烟不多的时候,这类风暴尽管来势汹汹,却不曾对人民的生计和生活造成严重、持续的破坏。但如今,全世界的海岸布满了商业区和娱乐区,“任你来”的办法已不再适用。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风暴的破坏力也被大大加强了。尽管短期来看,海平面提升幅度很小,特别是与大风暴所引起的即可上升幅度相比。但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显然,风暴潮和巨浪一起,给沿海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这些挑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事实上,能够保护沿岸居民免遭极端风暴恶果的工程方法已经开发出来了。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从前用于加强沿岸保护的方法可以为有助于防止未来伤害的重建提供路线图。一个潜在的方法是在近海留出一块无人缓冲区。夏威夷的希罗(Hilo)在经历了1946、1960和1964年海啸袭击后将薄弱区改建为市政公园,禁止营建任何建筑。

相反,日本的本州岛东岸几乎完全依靠增加海塘和离岸防波堤。但是,在许多地区,东北大海啸漫过甚至摧毁了这些保护设施——包括本州岛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海塘。结果,核电站的三个活跃反应堆几乎被毁,导致氢气积聚,引发一连串爆炸和火灾,放射性物质因此泄露到大气中。

平心而论,这些沿岸防护可以有助于保护关键设施。但它们应该与陆地缓冲区结合起来使用。陆地缓冲区应禁止存在住宅、学校和医院。

防护性堤岸并不要求大手笔投资;它们可以是近岸地区几米高的沙堆。事实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地区都使用纯粹的沙丘和植被区来分隔建筑和海岸。

沙丘特别有用,这是由海岸地区的经济价值决定的。它们能够在风暴季提供现成的保护,在一年中不可能发生极端风暴、海滩需要用于休闲娱乐用途时又可以轻易地移除。为了进一步保护地方经济,大风暴过后应该用“人工育滩”(用外部资源补充损失的沙子)对海滩进行修复。

保护靠近海岸但缺少缓冲海滩的城镇地区需要不同的方法。一个选择是建设足够高的海塘和/或石质海岸以防止海水倒灌。但地方居民可能反对这样的工程,因为这会使该地区失去吸引力。而日本的最新经验表明,对抗最强大的威胁——9.0级地震及随后三米高的海啸——要求大规模、高投入的建设项目。

同属此类地区的纽约市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在港区入口处建设大规模风暴潮堤岸,在大风暴来临时可以关闭。伦敦泰晤士河已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意大利威尼斯也在建设类似的堤岸工程。但是,这一做法不但需要大量投资,还会造成严重问题,比如河水径流对港口的影响、关闭港湾的环境影响、对航运的影响等不确定性。

无论如何,更严格的建筑法规是沿岸地区工程的关键点。这可以包括设计海滨建筑地平面,允许风暴潮在不淹没低层的情况下通过,从而最小化办公室和住宅的潜在破坏。此外,可以禁止在被极端事件摧毁的沿岸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比如夏威夷希罗的做法。

沿岸地区极易受到许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地区。在考虑了安全、经济和美学后,我们可以为具体区域找出正确的方法,当地居民、企业和环境可以得到保护。

https://prosyn.org/Bavn6po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