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1499c.jpg Chris Van Es

日本恢复力的启示

纽约--去年东日本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取得了世界各国都无法忽视的成功,因为这些报道告诉了我们人类是如何处理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危机。这些感人的故事阐述了日本人民如何运用上百年积累的经验和传统来树立本民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事实上,2011年3月11日那天,当汹涌海水的海水猛烈敲击日本的海岸线时,超过90%的受灾地区人口已经逃离到了安全区域。

但人们的安全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融毁事故进一步陷入危险。目前日本仍在持续应对这一灾难。然而,日本可以鼓起勇气,重整旗鼓。由于日本的早期预警系统、学校的安全演练课程,以及对降低灾难危险系数的高度重视,使得许多人民,尤其是孩子得以幸存。

全世界各国目前都更加关注如何降低灾难中的人口死亡数量。然而,尽管就人口规模相比,死亡危险系数正在不断下降,但每年仍然有超过2亿的人口持续收到灾难的困扰。再者,经济开销一直不断攀升,去年保险损失数额达到了历史性的3800亿美元。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世界人口将近翻了一番,达到了70亿。但全球受到热带风暴影响的人口数量却上涨了2倍。超过1000万的人口每年遭到洪水的侵袭。大约3.7亿的人口生活在地震多发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迅猛,打造一个资源城市就需要技术来支撑,因此“同步失败”的风险就会持续增加。东日本大地震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海啸破坏了工厂的备用发电机,降低福岛核废料温度的能源就需要由主要电网区域来提供,但地震破坏了日本电网的主要区域,因此造成了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来最大的核灾难。

更广的教训变得越发明显:一旦自然灾害破坏了电网,就非常有可能对依靠电力的系统产生巨大的冲击。例如,这些系统包括银行和金融业、政府服务、交通和通信以及饮用水资源。再者,随着新的危险隐患的出现和演变,对于灾难的长期假设就会成为问题焦点。在2010年,俄罗斯西部七月份经历了比长期平均温度高8度的天气,并且干旱少雨。这引发了一场涉及面积800,000公顷的野火,烧毁了耕地、森林以及泥炭地。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莫斯科以及其周围地区拥有超过1500万的居民人口,但被浓烟覆盖数周。这尤其对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老人以及年龄很小的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野火蔓延和被扑灭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死亡率上涨了18%。

泰国去年的洪灾使700,000的人口失去了工作,对全世界各地的经济都产生了影响。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美国银行摩根大通估计这场灾难使全球工业生产量降低了2.5%。这一数字之大,令人咋舌。由于洪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增长速度比各个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都要快。

人们的幸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受气候变化影响。这种气候变化可能是撒哈拉以南连续三年遭旱灾侵袭的罪魁祸首。这场旱灾使10亿没有粮食挨饿人口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由于2004年12月份亚洲发生的海啸,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从睡梦中醒来,开始着手应对灾难的准备。在随后的一个月,168个国家采取了世界减灾大会上所提出的国际减灾蓝本。这一大会在神户市兵库县举办,而1995年这里发生了日本最严重的地震,夺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兵库2005年-2015年行动框架的结果是一个分水岭,它建立了减灾和应对环境变化措施,将其作为国家良好治理的准则。大多数从兵库行动框架中受益的国家并不像日本那样有着丰富的抵抗自然灾害的经验。行动框架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在当今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他们自身的弱点和发生灾难的可能性,从而促使他们在建立一种预防机制,把其放在首要位置上。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兵库行动框架趋近于尾声,现在开始考虑一种新的替代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替代方式会使我们走出二十一世纪城市化、全球化,各国相互依赖所带来的重重困难。

联合国办事处为减少灾害风险已经开始和各国政府、地区城府同盟,以及一系列的民间机构组织开展洽谈,旨在为2015年举办的下一届世界减灾大会准备一个新的行动框架。大会毫无疑问仍会在日本召开。结果肯定会展示从去年地震和海啸中所学到的教训,并试图鼓励全世界各国致力于降低灾难风险,提高恢复力,进一步深化政治合作和经济投入。

https://prosyn.org/dp0RaOf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