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mployee walking at the Rumaila natural gas powerstation Haidar Mohammed Ali/Getty Images

淘汰化石燃料的神话

布鲁塞尔——世界如何利用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变暖的热门话题,而对污染和资源紧张的担忧已经引发了一场虚拟的能效战略军备竞赛。从欧盟中国,各主要经济体正在发誓通过技术创新和立法改革来降低国内能源强度。

但尽管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国际能源署预测消费者的能源需求至少将在2040年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决策者如何才能确保能源供应?

坦率的讲,世界在能源储备方面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在经历了长达40年对能源短缺的担忧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能源储备丰富的时期。我们真正需要防范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虚假的陈述。

这个故事的罪魁祸首是罗马俱乐部,20世纪70年代,这家全球智库利用其来自可疑模型的荒谬预言引发了对能源的焦虑。作为托马斯·马尔萨斯和保罗·埃尔利希的忠实追随者,该俱乐部认为线性增长是件好事,而指数级增长将带来可怕的后果。上述理念助推了将在2000年耗尽石油的预测。

因为相信这种毫无意义的教条,发达国家任凭利比亚卡扎菲和伊朗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等资源富集国家的专制领袖将他们手中的石油储量作为反对西方的工具——尤其是反对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这助推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同时强化了碳氢化合物储量甚至更为有限的错误观点,而且上述观点谎称这些有限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

技术领域的飞速进步,特别是在全新地点勘探和开采碳氢化合物的能力,最终将这样的说法连根拔起。今天的能源“危机”并非来源于短缺,而是来源于对污染的顾虑。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但这样的顾虑并没有减缓我们勘探的习惯。恰恰相反,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样的政策和国际法已经得到修改,目的是发现更多的能源储备。莫桑比克沿海地区的鲁伍马气田就是实例。今天,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的一系列国际企业正在准备投产,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注定要获取丰厚的回报。

同样,曾被视为中东唯一一个没有碳氢化合物的国家以色列正坐拥8,000亿立方米的海上天然气储量,按照这个国家目前的年度天然气消费量足够其消耗130多年。曾经是能源净进口国的以色列现在却面临着巨量天然气出口的真正挑战。

但近年来全球能源市场最大的技术革命或许来自于美国的页岩油和页岩气生产。美国目前的石油产量高达每天880万桶,比伊拉克和伊朗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的页岩气正被运往亚洲、拉美和欧洲部分地区。这些市场曾长期被卡塔尔、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锁定,但现在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产业像石油市场一样已经步入了一个生产过剩的时期。

综合来看,上述进展已经促成能源价格下跌,并大大削弱了欧佩克的实力。不仅如此,因为液化天然气出于环境原因而更被运输部门(尤其是货运和海运托运企业)所青睐,利用石油作为地缘政治武器的可能性已经消失。伊朗急于增加其石油出口,甚至不惜同意放弃其核计划(惊人的是,伊核协议65次提到了“石油”一词)。

风能和太阳能往往被视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品,但它们在发电领域无法与传统能源展开竞争。如果它们有这个能力,欧盟就没有理由通过立法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过程。此外,尽管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可以发电,但供暖才是最大的能源需求。例如在欧盟,电力只占到终端能源需求的22%,而供暖和制冷则占45%;余下的33%才是运输。

所有这些因素都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占到世界能源需求超过80%的化石燃料仍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成为全球能源生产的支柱产业。这对那些敦促立即淘汰碳氢化合物的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好消息。但或许令人安慰的是,技术创新仍将在减轻对空气和水质量的负面影响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对话中,发达经济体承诺大幅提高能效并不难理解。但虽然欧盟可能会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其他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国似乎并不那么坚决。如果绝大多数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国在未来几年实际提升了能源消耗量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很可能会转向化石燃料,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其他选择。

能源政策在未来许多年仍将进入发达经济体的议事日程。但随着各国努力平衡供应安全和环境目标,他们必须竭尽全力看清事实的本来面目。

https://prosyn.org/HjsdRl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