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 jinping 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理解中国治理改革的逻辑

上海--中国新一届领导人5年前已决定把建立现代国家治理写入了改革纲领中,反映出中国的治理体制面临挑战,需要改变治理方式以适应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复杂度的提高,并有效管理风险。

总体上,中国迄今依旧是依赖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与经济权力分散到地方的组合来治理国家的。但要找到这种组合的稳定解并非易事。在计划经济时期,毛主席意识到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更有利于生产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的势力高过中央的工业部,以致于纵向协调的成本过大。但权力下放总是很快导致经济的混乱以致于中央在分权后不久就不得不再回到集中控制,反反复复。

在1978年之后,为了推动经济的市场化,邓小平提出“放权让利”的思想,鼓励把更多的收税权让渡给地方政府以激励他们发展经济的动力。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做法很见效。不过,中央领导人很快就发现财政过度分权的风险。在分权的安排下,中央持有的收入增长越来越慢,中央财政收入的占比持续下降,威胁到国家控制能力。但直至1993年改变过度分权的决心才最终下定。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与地方领导人的谈判之下,上收更多的税收权的安排终于取代之前的财政定额承包制。

https://prosyn.org/I8vmPQt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