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详解

波士顿——在众多医学科研人员和科学信徒们看来,最令人不安的莫过于安慰剂效应了。无效的糖丸怎么会有治疗价值呢?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先了解医疗的背景——也就是医疗保健的象征性及惯例性与患者在大夫面前所谓的情绪反应相融合的现状。信任、换位思考、希望、恐惧、忧虑和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不能被忽视。

通过服用糖丸、注射生理食盐水、甚至于做假手术,安慰剂研究区分了治疗过程和真正药物或手术的直接影响。安慰剂效应的最新研究表明即使不开任何“真正的”药物,单凭临床就诊本身也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睡眠、缓解抑郁并改善肠道易激综合症、哮喘、帕金森氏症、心脏病和偏头痛等众多疾病的症状。

安慰剂主要对病人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它们无法缩小肿瘤;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与癌症及其治疗相关的疲劳、恶心、疼痛和焦虑症状。它们无法降低胆固醇或高血压,但可以明显改善情绪或减轻痛苦,让患者行为更加健康。

安慰剂可以取得和药物相似的效果;安慰剂也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研究表明安慰剂效应的组成元素——如治疗器具(药丸及针管)和医患关系——可以像药物依赖性那样逐渐增强(剂量越大、疗效越强)。

事实证明上述元素可以增强很多药物的疗效。比方说,当着病人的面注射吗啡的疗效比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要强得多。

安慰剂反应涉及到很多心理机制。满怀希望、积极期待及缓解焦虑都可以改变决定患者对痛苦反应的心态。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来自一名周到细心医师的支持和同情可以改善临床疗效。事实上,有证据表明白大褂或墙上悬挂的医学文凭等潜意识中的环境符号和线索可以“促使”患者自觉减轻症状。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直到不久前,人们还以为安慰剂需要靠隐瞒或欺骗来产生疗效。患者必须相信治疗是“真实的”,安慰剂才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被明确告知服用的是非活性物质,也有可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这告诉我们仅仅是有意识预期中的疗程启动也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

其实,神经学似乎决定了想象的力量。近期的证据表明当安慰剂产生有益疗效时,它们所占据的神经通道与活性药物一样。比方说,当患者服用安慰剂后疼痛缓解时,大脑释放出内源性类鸦片物质和/或CB1大麻素——这与药物治疗镇痛的机制一模一样。

同样,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安慰剂治疗激活前额叶皮层和吻侧前扣带皮层等特定的脑组织结构。针对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实验表明安慰剂治疗能释放脑组织纹状体区域内源性多巴胺物质。此外,一项有趣的试验性研究表明基因构造可能令某些人对安慰剂反应显著。

安慰剂效应并非总是有益的。安慰剂效应有个邪恶双胞胎叫做反安慰剂效应。虽然安慰剂对生物体不具有任何效果,但仍有高达26%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退出临床试验,因为他们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副作用症状。上述比例通常与所测试药物的副作用基本相当。比方说,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测试中,如果活性成分是一种抗惊厥类药物,那么反安慰剂效应(即安慰剂的副作用)会集中表现出厌食或者失忆症状;可如果活性成分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那么反安慰剂的副作用更有可能集中在口渴及胃肠道症状。

这样的现实凸显了安慰剂效应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要有两组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新药比安慰剂疗效更好,这样才能够批准新药。但是有证据表明对某些疾病而言,安慰剂效应已经在过去几十年内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种“安慰剂趋势”加大了区分药物和安慰剂的难度。

现实凸显出一个根本观点:因为急于拥抱高科技医学,我们往往会忽略好的医患关系有可能带来多大的疗效。安慰剂研究已经表明治疗所发生的环境以及医患关系非常有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我们需要对安慰剂效应的效果和局限性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需要了解怎样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医生可以运用的合乎道德的有效方法,并以此来提高疗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作用。总之,我们要放弃“医学艺术”的思考模式,开始探索全新的治疗方法。

翻译:Xu Binbin

https://prosyn.org/gRCOOY8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