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轰炸

纽约——语言天赋向来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项。不过现在看来他是被自己说过的话困住了。

奥巴马今年三月曾表示美国“不会容忍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叙利亚平民”,他在去年也曾说过有一条“红线”是不能逾越的。如果奥巴马未能对叙利亚政权使用沙林毒气杀害1,000多名平民的行为做出有力反应他将会颜面扫地。当然,不能仅仅因为怕丢面子就向其他国家发动进攻。

但奥巴马当时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豪言壮语作茧自缚?划定这条红线究竟有没有合理性?国务卿约翰·克里将使用毒气称为“道德沦丧”无疑是对的,但同样道德沦丧的还有折磨儿童,而这恰恰是两年前叙利亚内战爆发的原因。用化学武器杀害平民是否真的比炮轰、枪击或任由他们活活饿死更不道德?

至少从一战使用芥子气以来,某些武器比别的更不道德似乎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核弹,肯定会比常规武器在更短时间内造成更大的杀伤。但用一颗原子弹在广岛杀死100,000人和用燃烧弹整晚对东京进行轰炸造成更多伤亡究竟有没有明确的道德区别?用毒气熏死犹太人是否比把他们推到坑里用机枪扫射更不道德?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纽约时报》上提出迅速实施惩戒可以说服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停止使用化学武器,转而用“更平庸的方式屠杀叙利亚民众”。这在我看来没有道理,因为有问题的肯定是屠杀,而不是屠杀的方式。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道德义愤多么正当,都不能成为发动战争的理由。毛泽东要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4000多万中国人的死负责。但任何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提出军事干预中国。20世纪80年代,萨达姆·侯赛因用毒气杀害了数十万伊朗人和库尔德人。他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那么这是否属于法律问题?使用化学武器的确违反了包括《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内的国际公约(但叙利亚从未签署这一公约),以及叙利亚曾经签署的《日内瓦议定书》。因此有理由将阿萨德定为战犯,他因此应当在国际刑事法庭(ICC)受到起诉——顺带说一句,美国从来没有批准过这项议定书。但绕开联合国并发动非法战争来惩罚非法行为并不是一项容易辩护的政策。

但人们可能会说,身为西方主要力量的“国际社会”、西方国家或美国必须划出一条底线。有责任心的政府怎么能对无辜民众遭受杀戮置之不理?默许种族灭绝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但这条线究竟该划在哪里?几千、几十万、几百万?究竟杀死多少人才构成种族灭绝?

或者这不是数字的问题?种族灭绝归根结底是一种目的,是基于种族、民族或信仰而对民众展开杀戮或迫害。技术上讲,因为上述原因杀死十个人——甚至只有两个人——都可以称之为种族灭绝。

思考上述问题还有另一种方式。武力干预别国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可以扭转局势、挽救生命并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是的,针对民众的暴力行为,无论是沙林毒气还是武装直升机,都是一种道德污点。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哪种方法能够奏效。

正义和道德与此无关。与国际刑事法庭一样,“人道主义干预”在弱国(如萨尔维亚、马里或塞拉利昂)比强国奏效的可能性更大。没有人会为了捍卫人权或国际战争标准而向中国或俄罗斯发射导弹。

正像很多人指出的那样,叙利亚不是利比亚或马里。但其内战已经跨越了国界,使伊朗、土耳其和俄罗斯等大国都受到了牵连。比内战道德污点更糟的将是地区冲突。

我们根本无法确定美国干预会降低战火蔓延的风险。事实上,美国干预的某些倡导者(包括新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鹰派”)似乎都更期待出现相反的结果;他们希望对伊朗开战。奥巴马心中或许为伊朗划定了与叙利亚相似的红线(这两条红线同样不明智),那就是阻止伊朗的核武器研发。

既然奥巴马已经向世界保证袭击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叙利亚政权,那么美国对叙利亚的袭击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袭击不会结束内战。但即使只发射一枚导弹美国也会成为直接参与者,从而进一步激发暴力活动。为捍卫奥巴马的荣誉冒这种风险似乎并不值得。

很多叙利亚人持这种看法,叛军也一样。这也是多数欧洲和美国人的看法。也许这甚至是奥巴马自己的看法,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拖延时间,绝望地将对叙利亚发动袭击的批准权交给美国国会。他与国会的关系远不能用平稳来形容。但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会——正像美国人所说的那样,为了挽回他自己的过失。

https://prosyn.org/4d0o0xk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