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或消亡

牛津——几年前,两名挪威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科研滑坡效应,他们把诚实的错误(错误的观察和分析)排在最前面而把故意欺诈(剽窃、篡改和伪造)放在最后。他们将“发表偏倚”放在中间偏后的位置——但实际情况应当比这低得多。其实,未公布研究成果是医疗研究中最常见、也最令人担忧的不当科学及道德行为——而且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传说中发表偏倚的证据已经不只存在一天两天了。但随着注册临床试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已经可以量化统计相关影响规模:至少有半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参与的临床试验结果在完成数年后仍被束之高阁。结果不那么令人鼓舞的研究尤其难以得见天日。但忽视报告研究成果可能导致临床实践建议被扭曲,更有可能带来痛苦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比方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达10年之久,假设前提是减轻心律异常能够降低死亡率。但据调查记者托马斯·摩尔在《致命药物》一书中的报道,在其使用高峰期,每年被这种药物夺去生命的美国人比越南战争中丧生的人还要多。

这项研究公布后,一个英国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在十多年前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他们的研究已经发现服用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的死亡率比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更高。他们解释之所以没有公布这项结果,是因为出于商业方面的原因已经放弃了药品的开发。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结果“本来可以就即将发生的问题提供早期的预警信号。”

除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死亡外,未公开研究成果也延缓了科学发现的步伐。人们普遍承认目前对药物研究投资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太过微不足道。

在一次名为“翻译研究”的会议上,一家为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提供外包研究的合同研究机构高层人员明确指出了这一问题。他说,“真正让我们灰心丧气的是接到制药公司设计早期试验的委托,而我们已经知道这条路根本走不通。我们之所以清楚这一点是因为在接受另一家公司委托时已经走进过死胡同;但由于商业原因上述结果并未公之于众。”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换句话说,研究成果曝光不足导致药物研发过程具有内生的低效性。但即便我们可以容忍浪费,也无法容忍对患者造成本可以避免的危害性。药物试验志愿者不应接受这种对其参与研究成果的滥用。不公布临床试验结果违反了他们对研究者隐含的信任,他们本以为研究人员会用他们的贡献来增加并改善科学知识的存量。

公众同样不应接受这样的资源浪费。隐瞒医学研究的结果根本不存在任何理由。公布结果是道义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翻译:Xu Binbin

https://prosyn.org/LuH5CLezh